鑒於本校同學對於醫學的濃厚興趣,繼5月21日邀請高祖仁副教授蒞校介紹神經科學,6月3日下午臺北醫學大學神經損傷及再生研究中心另一位徐宗溢助理教授以「癌症治療的困境與契機」為講題,幫助同學了解造成癌症的原因,以及癌症預防、檢測與治療的方法。
徐宗溢老師開始講座之前,由曾經在徐老師實驗室進行專題研究的蔡昕宜學姐與黃沐恩學長介紹他們如何經由遴選進入癌症研究的領域,進而對醫學領域真正產生興趣並奠定基礎。蔡昕宜學姐如願錄取台大、陽明、成大與北醫的醫學系,黃沐恩學長也將就讀台灣大學,兩位學長姐非常感謝徐宗溢老師這幾年的指導及協助讓他們成長與收穫甚多,極力推薦學弟妹透過學術人才養成計畫找到自己的興趣並培養相關能力。徐宗溢老師演講中多次提及本校歷屆同學在他所屬的研究室進進行的相關實驗,未來不僅繼續提供九年級直升班同學經遴選後到研究室進行癌症的專題研究,也歡迎其他有興趣的同學利用寒暑假期間進行短期研究。
以下為徐宗溢老師的演講內容:
所有腫瘤皆來自於能不斷增生,不受限生長的細胞,並具有侵犯週邊組織的能力。癌細胞具有與正常細胞不同的基因體,特定基因會有異常的表現。癌症可能發生在不同部位,癌細胞其實是失控的叛逆細胞,可能是因為細胞內原致癌基因被活化或是腫瘤抑制基因無法表現,導致其具有生長快速、無限制的生長、高度壓力耐受性與能抵抗因DNA損傷造成的細胞凋亡等特性。當癌細胞從原生部位發生轉移時,目前的醫療大都只能延長患者生命,無法完全治癒。
造成癌症的因素包含抽煙與酗酒、基因突變、基因異常擴增、病毒造成的慢性感染如B 型肝炎病毒與肝癌有關,人類皰疹病毒可能會導致鼻咽癌,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可以引起子宮頸癌等、賀爾蒙失調、不均衡的飲食 (高糖高脂)與缺凡運動、環境污染如PM2.5及其它未知原因等,這些因子也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接觸而達到預防的目的,尤其香菸會製造上百種會造成基因突變的致癌物。致癌化學物質包含長期接觸煤焦油等多環性碳氫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吸入石綿或多環性碳氫化合物與食入黃麴毒素或亞硝胺等。
癌症會因致癌基因被活化及腫瘤抑制基因被抑制而引發。癌症早期並沒有任何明顯症狀,找出腫瘤的方法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造影、超音波與檢驗血液中的蛋白質等。切片檢查利用癌病人組織或血液進行病理、蛋白質體或基因體分析。
目前癌症的治療方法包括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最新的免疫療法、基因療法等。化學治療有的藥物針對細胞代謝產物,有的則會造成DNA損傷、抑制細胞分裂或造成DNA結構不穩定而殺死癌細胞。但因缺乏專一性,同時也會毒殺正常細胞與組織,可謂殺敵一千, 自傷七百,例如殺死毛囊細胞或腸道細胞等分裂能力較強的細胞而造成掉髮、嚴重嘔吐等副作用。標靶治療的概念是藥用得多不如用得好,用得好不如用得巧,藉以抑制或剔除癌細胞獨特表現的蛋白質,例如賀癌平凍晶注射劑 (Trastuzumab)專一性針對HER2的抗體,與 HER2 結合並抑制其作用而抑制乳癌細胞的細胞週期。免疫療法則希望透過抑制T細胞煞車的抗體藥物,找出可辨識腫瘤的T細胞大軍並增加其人數,改造T細胞使其可更專一性地辨識腫瘤而治癒癌症。20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也曾是唐獎第一屆「生技醫藥」獎得主的美國學者詹姆生艾利森與日本學者本庶佑,彰顯他們控制免疫系統的相關研究讓治療癌症曙光乍現。更新的基因療法則因訂製嬰兒、基因治療、基因改造並涉及幾百億美元的CRISPR專利爭奪戰而受到矚目。目前癌症相關研究在於如何提升癌症篩檢的便利性與準確性,終極目標是治療後百分百存活率。科學研究與發現是為了增進人類的福祉,與癌症的戰鬥仍在持續中。
演講的最後,徐宗溢老師提到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學術論文造假事件,以「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一人在做,萬人在看」、「誠實乃是上策」期勉大家重視學術倫理與研究誠信。
|